澳洲中信

我的青春期

作者: 恩典清单 (笔名)
录音: 一丁

歌曲: 恩典之路; 曲、词: 曾祥怡; 版权: 赞美之泉

回忆

最近听播音节目“青春期的祝福”时,回想自己的青春期,总觉得都是充满了感激和满满的爱。

当那天听到“给青春期的你写一封信”时,我第一反应是把它发给3个哥哥听,然后叫他们试着给以前那个青春期的自己写封信,二哥就说:“青春一去不复返啊,留下来的只有回忆,酸甜苦辣…”

然后我对哥哥们说:“我说最幸福的,青春期给我的记忆都是满满的爱和喜乐!虽然那几年你们和爸妈都不在我身边,但你们对我的爱一直都在我心里。当然最主要是,那时主拣选了我,有了主我就有了一切。父母、哥哥们能给予和不能给予的一切,主让我明白了原来父母和哥哥们的爱和世上所有的爱,都是有限的,只有祂的爱是无限的,祂的爱才能真正满足我的心。所以那时我们家庭环境没改变,我的生命、我的却改变了 ,记得那几年是我人生中最喜乐平安的日子!感谢主!

酸甜苦辣

我老家在温州,记得在我12岁那年奶奶半瘫了,我们全家就在那年年底信主的。妈妈是家里的主干,在我13岁那一年,因为我大嫂生了宝宝(他们在湖南做生意),我妈要出去服侍嫂子,照顾宝宝。我爸不会做饭,而奶奶身体不好,虽然可以拐着拐杖走路,但她自己的生活自理也有点难,我还在读初一,爸爸在本市打工,三个哥哥都在湖南创业,借了一些钱去的,因为生意不好就利息滚利息的,债务越欠越多,所以家里经济很困难。妈妈走了的话我的生活将不知道怎么过,但我因为嫂子生了宝宝特别开心,没有想这些,妈妈也确实是没有办法只能出去了…

我不记得那天傍晚妈妈含着泪走的时候,我的心情是怎样的?我有没有流泪?有没有孤单感?有没有想跑过去抱住她?有没有想跟她说什么话…还是内心很平静的?我想不起,也不知道、真的不知道。也许我是期盼妈妈这次出去应该过完年,嫂子月子坐好了就会回来。我记忆中没有伤感,只记得我这个“小大人”代替妈妈“扛起了”这个家,一边读书,一边照顾奶奶,晚上还会参加教会的祷告会、学唱诗歌,每个主日都早早的和小伙伴一起去聚会。

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

虽然没有妈妈在,但我积极聚会,都是主的爱深深吸引着去的,我整颗心被主吸引了,觉得苦觉得累就祷告,跟主说,跟主哭;祷告之后心里就充满平安喜乐!好像那时没有觉得孤单过。我从小就很喜欢唱歌,信主后再不唱世俗歌曲了,一天到晚唱诗,当时内心的满足真是难以言喻。

妈妈这一去就是5年,她自己也不知道会是这样,因为哥哥他们赚不了钱她回不了家,听哥哥们说妈妈想我的时候经常躲起来哭,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电话,有什么事都要写信。记忆最深的是每个年底最难过,爸爸好像都是年边那几天才放假,那些债主来讨债有些很凶,有些都很熟悉的长辈说话很难听,好像用刀捅我的心。我就像个小大人一样,很坚强地跟这些债主说好话,平时听妈妈怎么跟他们沟通的我记住了,等要债的人一走我就跑房间去祷告,加上对妈妈的思念,对过年的恐惧,被这些人话语的伤害,统统向主倾诉,完全释怀地哭,然后就唱诗。

那几年主一直借着《荒漠甘泉》小册子对我说话,每天的内容真的像及时的甘霖,都是对应我当天的生活或处境的,一边读一边心里的力量就刚强起来,爱主的心越来越强,也极其单纯。没有什么可以使我与主的爱隔绝:患难、痛苦、逼迫、饥饿…那时无论唱什么诗歌,都是像对主说话或主对我说话,唱着歌会流泪,会欢笑,在主里的喜乐和甘甜,盖过了世界所加给我的痛苦,所以我脸上总展现发自内心的笑脸,因为每一天我真的都因为有主而喜乐满足。

所以我的青春期没有叛逆、没有闹情绪、没有跟长辈顶嘴、没有走歪路。一路只有天父的慈绳爱索如风筝线牵引着,上帝做我的父亲、母亲,主做我的兄长,“主收去的东西,祂以自己来代替。”

学习面对儿子的青春期

当我的儿子到了青春期时,我以为他们也会像我这样很平稳地过来,我也不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会有闹情绪、会跟父母僵持、会有风暴、会让父母措手不及。我不解,一直为儿子们祷告,也有跟他们讲真理,但都没效。为什么我的儿子从小很乖巧,很顺服,读经祷告,上主日学,现在怎么会有点跟我对着干?直到有一天主提醒我:“你的青春期因父母不在身边,没有父母管束你,没有人唠叨你,没有父母让你不满意…你是幸运儿。上帝亲自做你的父亲、母亲。所以你那么喜乐地过了青春期,你要理解你儿子这个年龄段的艰辛,去接纳他们!”

那时我才恍然省悟,“主啊,原来是这样!” 这几年在2个儿子的青春期阶段摸索得很辛苦,有泪水但也有欢笑,他们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我的心。

作者: 恩典清单 (笔名),70后,初中学历,21岁成为讲道人。 35年的信仰路程有欢笑有泪水,有得胜有失败,走过的路处处都是恩典!

Share this post

更多精彩/More to Explore

使命人生3 – 陳供生 – 孜孜不息

陳供生,人尊稱“陳公”,是一位基督徒音樂家,他的一生充滿了對上帝使命的忠誠與熱忱。1934年出生於香港,陳供生在信仰與音樂的道路上,經歷了無數挑戰與恩典,最終將音樂佈道視為一生的使命。

Read More »

從谷底到峰頂

2025年2月24日,我在人生的谷底,在黑暗中看不到出路。至28日,短短5天裡,我經歷了神的大能和爱,領我到達溫暖和光明的峰頂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人生 2 – 商泉 – 弦上福音

商泉,基督教音樂人、小提琴演奏家,出生於北京,現居布里斯班。

天賦加上努力,讓年輕的商泉成為國家級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。他夢想要成為演奏家,後負笈澳洲,開始半工讀的生活,當面對重重困難時,他想起母親的叮嚀:「在國外你遇到困難時,一定要去教會」 。後來他得到大學團契導師送的第一本英文聖經,也做了第一個禱告,神翻轉了他的生命,生活困難也得到舒緩。信主之後,他將生命的主權交在上帝手中,開始他的使命人生,二十餘年以來,忠心竭力,用扣人心弦的音樂,傳揚主的愛和救恩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人生 1 – 王永信 – 至死忠心

王永信牧師 (Thomas Wang, 1925-2018) 。中國信徒佈道會創辦人,是家中第三代基督徒,11歲信主,15歲蒙召,28歲當全職傳道人至80歲退休,走遍各國開荒宣教。93歲高齡,雖嚴重腎衰竭,仍舉辦聖誕佈道會,一生為主燃燒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門徒,使命教會

鄧劉雍 (澳洲中信文宣主任)
「使命門徒」(missional disciples) 這個議題自2000年在北美崛起,引起西方教會和差傳學者很多反思,將「教會」在社會中的角色重新定位,認為教會應當將宣教使命成為門徒訓練的核心,培育及差派「使命門徒」,而非單單「有使命感的門徒」(mission-minded disciples) 。「使命門徒」知道自己是帶著使命,要被差出去的,而「有使命感的門徒」往往是派代表差人出去的。「使命門徒,使命教會」正是華人教會需要多關注和實踐的事。

Read More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