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洲中信

封城、封工地 – 這刻的寧靜中,你聽見什麼?

休止符

2021年7月19日早上在甜睡中醒來,第一個感覺: 非常寧靜。一看鬧鐘,7點15分。怎麼可能?

平時根本不需要用鬧鐘,7點必定會醒過來,因為周圍的工地都會一起準時開工。沒有工程的聲音,沒有車聲,沒有人聲,甚至沒有鳥鳴 (冬天裡鳥都不知道飛哪兒了)。在這刻的寧靜中,我心裡有很大的感動,神在這個城市譜上一個休止符,到底有何用意?

休止符也是音符。一篇美妙的樂章,由有聲音符和無聲音符組成。休止符,是節奏、節拍、韻律、律動鏈條中不可缺少的一環。那麼,在生活喧鬧的間歇中,如何體會“此時無聲勝有聲”?

我嘈,故我在?

人很奇怪,很怕寂寞,也很需要別人的關注。我住的區裡很多印度人,我發覺他們很喜歡音樂,騎自行車、散步、閑坐的時候都要播放歌曲調劑一下。年輕人喜歡惹人注目,把車的排氣管改裝,弄得很大聲,生怕人聽不見似的。

三週前悉尼開始封城,有一個教友的家居,被幾個建築地盤圍繞,在家工作時關掉所有門窗,還是嘈得不可開交。最後化了幾百澳元買了一副隔音耳機,才能專心工作。今天開始所有工地都因被封而停工,相信她會很享受這兩週的寧靜。

世界的聲音

聽覺非常重要,幫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;悅耳的音樂可以怡情養性,感動人心;危險的信號使我們提高警覺,很多人習慣一出門就戴著耳機聽音樂,其實很危險。

這世界上的聲音太多了,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。但是我們是可以選擇性地接收的,男士們是這方面的專家。可能是白天工作壓力太大,回家後需要舒緩一下,當他們對著電視時,真的彷如隔世,其他什麼聲音都聽不見(但其實很多時候他們都不是真的在看,只是對著前面的屏幕發呆)。

澳洲人不太熱衷世界大事,寧願選擇體育運動,新聞有一半都是體育消息。我喜歡看SBS的世界新聞,可以知道澳洲以外的世界是什麼狀況。撇開疫情、政治等問題,光看過去三天遭受氾濫的國家:美國(亞利桑那)、盧森堡、印度、阿曼、奧地利和德國。就別提其他的災難了。我們有沒有聽到地球重病中發出的呻吟? 說地球沒有“有效期”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,是我們選擇希望看見的一個願景。

心靈的呼聲

休止符需要“彈奏”出來的。雖然是沒有聲音的音符,它還是有它的拍子的,彈奏者不是沒事兒幹的。那我們如何把這節奏拿捏得準呢? 我們該做什麼呢?

在難得的寧靜當中,首先停頓下來,聽聽自己的心聲。自我反省、自我沉澱一下。我過去的生活在追求什麼? 得到了嗎? 得到以後是否有喜樂滿足? 倘若有障礙難處,我勝過了嗎? 我憑什麼繼續去面對或者扭轉這個困局?

在過去一年半,整個世界都被顛覆的過程中,我有沒有“彈奏”好這休止符? 有沒有被這看不見的病毒打敗,索性躺平? 還是把握住這難得的機會,求問神:“主啊! 我有什麼可以為你做? 我在這裡,請差遣我。”

在難得的寧靜當中,我們可以停頓下來,聽聽別人的心聲。

平時想要關心人都不容易做到。作為教會的師母,我經常都會約教友去探訪關心他們,不知道多少次遭到拒絕。記得有一個晚上連續7次被拒,各種各樣的理由。難為我這顆弱小的心靈,遭受那次重創之後,花了幾個月才恢復信心呢!

封城期間嚴守居家令,電話問候或陽台探訪都一定找到人,不須預約,多好!雖然有一定的距離,大家彼此看見都非常驚喜雀躍。單身獨居的,在此期間,特別需要傾訴對象,或可約著一起出外散步。

多少人在新冠病毒面前,驚惶失措,又因疫苗有可能引致血栓而卻步不前。進退兩難之際,令他們原本信自己、靠自己,認為自己可以掌控人生的觀念,徹底破碎。我們有沒有把握他們的受教時刻,“站在”他們身旁,聆聽他們的心聲,安慰他們的情緒,用我們的生命見證,告訴他們生命的把握,生命的確據,生命的答案,一切都在主裡。

讓我們自己和更多上帝要救贖的人,按著主的節拍,休息之後,慢慢回到軌道上,重奏生命的樂章,讓下一個樂句,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充滿動力。

你準備好了嗎?

作者: 鄧劉雍,《麥子麥穗》主編。出生於信主的家庭,曾任中學教師,1990年由香港移居悉尼。另一個身份是師母,協助丈夫牧養教會。

Share this post

更多精彩/More to Explore

使命人生3 – 陳供生 – 孜孜不息

陳供生,人尊稱“陳公”,是一位基督徒音樂家,他的一生充滿了對上帝使命的忠誠與熱忱。1934年出生於香港,陳供生在信仰與音樂的道路上,經歷了無數挑戰與恩典,最終將音樂佈道視為一生的使命。

Read More »

從谷底到峰頂

2025年2月24日,我在人生的谷底,在黑暗中看不到出路。至28日,短短5天裡,我經歷了神的大能和爱,領我到達溫暖和光明的峰頂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人生 2 – 商泉 – 弦上福音

商泉,基督教音樂人、小提琴演奏家,出生於北京,現居布里斯班。

天賦加上努力,讓年輕的商泉成為國家級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。他夢想要成為演奏家,後負笈澳洲,開始半工讀的生活,當面對重重困難時,他想起母親的叮嚀:「在國外你遇到困難時,一定要去教會」 。後來他得到大學團契導師送的第一本英文聖經,也做了第一個禱告,神翻轉了他的生命,生活困難也得到舒緩。信主之後,他將生命的主權交在上帝手中,開始他的使命人生,二十餘年以來,忠心竭力,用扣人心弦的音樂,傳揚主的愛和救恩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人生 1 – 王永信 – 至死忠心

王永信牧師 (Thomas Wang, 1925-2018) 。中國信徒佈道會創辦人,是家中第三代基督徒,11歲信主,15歲蒙召,28歲當全職傳道人至80歲退休,走遍各國開荒宣教。93歲高齡,雖嚴重腎衰竭,仍舉辦聖誕佈道會,一生為主燃燒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門徒,使命教會

鄧劉雍 (澳洲中信文宣主任)
「使命門徒」(missional disciples) 這個議題自2000年在北美崛起,引起西方教會和差傳學者很多反思,將「教會」在社會中的角色重新定位,認為教會應當將宣教使命成為門徒訓練的核心,培育及差派「使命門徒」,而非單單「有使命感的門徒」(mission-minded disciples) 。「使命門徒」知道自己是帶著使命,要被差出去的,而「有使命感的門徒」往往是派代表差人出去的。「使命門徒,使命教會」正是華人教會需要多關注和實踐的事。

Read More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