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洲中信

恩典之路 3 | 踏出人生重要的一步

我記得海軍問我年齡,我說21歲。他們都不信。因為體檢我只有37kg,看起來又瘦又小。我們的故事還登上了當地的報紙,大家都誇我們勇敢,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來到澳洲。

那時,達爾文港沒有足夠的地方安置我們,澳洲政府將我們送到了昆省布里斯班。我就在那裡住了一年,進修了英文。

後來的日子便順遂許多。 1978年我移居悉尼。心中十分掛念父母,生活的重心都在如何拿到身份,要攢足夠的擔保金,好擔保父母過來。作為一個非法入境者,我當時只有臨居身份,三年後才能正式拿到永居,故此,到1980年我才有資格擔保父母。一直到1985年,擔保終於批下來了,可惜父親在1984年已經過世,媽媽1985年來悉尼和我團聚。

作者(前左二)在海外宣教的團契中

1988年,我參加了在Merroo Conference Centre舉行的青年退修營,還記得當時麥伯全牧師也是其中的講員之一。在營會中我受感動,決志要一生獻給主用,全時間事奉祂。但媽媽堅決不同意,又一次我在她的影響下妥協了。兩年後,我終於籌足了頭注錢買了現在的住房,經濟壓力和生活擔子讓我不得不工作還房貸,就更不敢想去神學院進修了。

日子就這樣過去… 2008年,一位越南朋友問我要不要一起去黃金海岸參加退修營。她丈夫是牧師,生病了去不了,營費都已經交了,為了不要浪費,她就叫我陪她一起去,原來那是一個國際性的教牧退休營。在營會結束之前,主持人呼籲問:“你們願意一生事奉主嗎? 願意者請走到台前來” 。大部分參加者都是歐洲,美洲各方的牧者。他們都已經是侍奉主的人,只有我不是教牧。當時我也沒有深想…於是在《基督精兵》的歌聲中,所有人都走上了台,只有我還在台下坐著,坐著…

他們就一直唱一直唱,因看到台下還有人!我覺得有些尷尬,台下只剩我一人了!我卻始終踏不出那一步。他們反复唱那首歌,,後來我的朋友下來拉我一起上台,我就這樣重新決志了。

我的神真的好幽默! ! !祂以這樣的方式來帶領我,實現我20年前對祂的承諾。

作者(前排右1)與努美亞教友合影

在讀神學之前我已開始參加中信本地的短宣,也有一份全職在Anglicare的工作。神就是這麼奇妙,他用這個契機,讓我又重新堅定了要為主作工的意願。

我媽媽後來也信了主,她當時已經回天家2年了。房子貸款也還清了,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我。於是我乾脆辭了工作,去讀神學。我回到布里斯班,2009 -2012年讀完了神學課程。 6月畢業,7月西雪梨亞洲基督教會就聘用我做傳道人。在那裡我事奉主到2013年12月。

2014年我開始在中信做義務宣教士,也曾自費去中國宣教。到了2017年,中信聘用我做全職宣教士了,我就辭去其他的工作,專心傳福音。

 

作者探訪島國的姊妹

我的人生歷經許多艱難,有時我也會想:“主啊,為什麼你讓這麼多苦難發生在我一人身上?” 現在我知道,是因為祂對我的人生有格外美好的計劃,祂使用我做祂的器皿,將福音帶給更多的人。我慶幸一路有主同行,在禱告中祂給我平安和安慰,才讓艱辛的人生路變成了恩典之路。

作者:黃瑞霞(Grace),於1977年10月以難民身份從越南避禍到澳洲。這系列的三篇見證短文,記述作者自苦難到恩典之路的歷程。

Share this post

更多精彩/More to Explore

使命人生3 – 陳供生 – 孜孜不息

陳供生,人尊稱“陳公”,是一位基督徒音樂家,他的一生充滿了對上帝使命的忠誠與熱忱。1934年出生於香港,陳供生在信仰與音樂的道路上,經歷了無數挑戰與恩典,最終將音樂佈道視為一生的使命。

Read More »

從谷底到峰頂

2025年2月24日,我在人生的谷底,在黑暗中看不到出路。至28日,短短5天裡,我經歷了神的大能和爱,領我到達溫暖和光明的峰頂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人生 2 – 商泉 – 弦上福音

商泉,基督教音樂人、小提琴演奏家,出生於北京,現居布里斯班。

天賦加上努力,讓年輕的商泉成為國家級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。他夢想要成為演奏家,後負笈澳洲,開始半工讀的生活,當面對重重困難時,他想起母親的叮嚀:「在國外你遇到困難時,一定要去教會」 。後來他得到大學團契導師送的第一本英文聖經,也做了第一個禱告,神翻轉了他的生命,生活困難也得到舒緩。信主之後,他將生命的主權交在上帝手中,開始他的使命人生,二十餘年以來,忠心竭力,用扣人心弦的音樂,傳揚主的愛和救恩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人生 1 – 王永信 – 至死忠心

王永信牧師 (Thomas Wang, 1925-2018) 。中國信徒佈道會創辦人,是家中第三代基督徒,11歲信主,15歲蒙召,28歲當全職傳道人至80歲退休,走遍各國開荒宣教。93歲高齡,雖嚴重腎衰竭,仍舉辦聖誕佈道會,一生為主燃燒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門徒,使命教會

鄧劉雍 (澳洲中信文宣主任)
「使命門徒」(missional disciples) 這個議題自2000年在北美崛起,引起西方教會和差傳學者很多反思,將「教會」在社會中的角色重新定位,認為教會應當將宣教使命成為門徒訓練的核心,培育及差派「使命門徒」,而非單單「有使命感的門徒」(mission-minded disciples) 。「使命門徒」知道自己是帶著使命,要被差出去的,而「有使命感的門徒」往往是派代表差人出去的。「使命門徒,使命教會」正是華人教會需要多關注和實踐的事。

Read More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