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洲中信

我自認為是很善良的人, 為什麼非要信主?

第一次聽到主的信息,是在2012年英語培訓班裡遇到的一個姐妹,她當時已經信主八年了,課間休息的時候,她向我聊起了信仰問題並邀請我去參加週日的崇拜。懷著好奇心,我便開始跟她一起去教會了。

還清晰的記得第一次去教會,當時根本什麼都不了解,我卻被詩歌深深地感動到落淚,甚至不能自已。那次以後,我決定每週都去教會,去看看這個“組織”當中的這些人到底相信的是什麼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,我都不太明白牧師講的是什麼,和會友對話的時侯,好像也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用詞。自己有很多的疑問,宗教?信仰?洗腦?心裡暗示?神奇的是,即使有很多的疑問和不解,我仍然每週都去教會。

半年之後,我就來到了澳洲,開始了我的留學生活。最初的一年,由於學校的壓力和生活的不適應,我完全沒有去教會。上帝好像從我的世界消失了。直到有一天,在公交車上,我腦海中一直不斷的在回想教會裡的場景,牧師的證道,福音班上的慕道友們。一路上,我似乎都在與上帝對話,祂很清晰地告訴我,我需要繼續去教會。下車之後,進入校園,剛好有兩個女生向我迎面走來,邀請我去她們的教會,我當時驚呆了,心想這才真的是“神速”啊。不過去了她們教會一次,發現是異端,沒有繼續去,但我從那時便開始尋找合適的教會。上帝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親自的揀選了我,再次把我領進了教會。

之後的三年,我每週都去教會,但是心中太多掙扎,我始終都不確定,我所認識的這一位上帝是不是真實可信的,是不是唯一的主宰,是不是為我死而復活的那一位。即便所有的答案都是肯定的,我又憑什麼去否定其他宗教敬拜的對象。很多很多思考在我腦海中拉扯,以至於我遲遲沒有決志信主。舊約裡的上帝曾經讓我很懼怕,我甚至後悔認識了上帝。就算一個人沒有信仰,沒有聽過主的信息,但沒做什麼壞事,也不至於下地獄啊。這麼嚴厲,沒有慈悲心腸的上帝不是在綁架我嗎?

可是隨著對上帝、對主越來越了解,主的靈動工點亮了我的心,才真切的理解和認識,死亡是因為我們和造物主之間的關係隔絕後產生的。但上帝賜下祂的獨生子,為了把我們的罪洗清,主受難被釘於十字架上,為我們贖罪,給我們真正的自由,真是何等的感動。我能有這樣信心上的轉變,完全是靠上帝的恩典和智慧。我認罪悔改,相信死而復活的主可以赦免我的罪,上帝讓我在祂計劃的時間中決志跟隨主,成為上帝的兒女。

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上帝是信實的,是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。 (約一1:9)

2017年我受了洗。信主之前,我自認為自己無論在家里和工作上都是很好、很善良的人,信主之後,我才更加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是非黑白,什麼是真理的標準,以前的行善也不過只是為了自己,而現在是為了榮耀上帝。信主之前,我做事總是比較急躁,急功近利,常常讓自己陷入消極的情緒。信主之後,我才感受到平安喜樂。因為我知道上帝把我不配得的,都白白地給了我,祂為我預備的永遠都比我所想所求的多。因為我知道,是全能的上帝揀選了我,我還有何可懼呢?

我和我先生是在國內讀大學的時候認識,後來經歷了三年的異國戀,最終團聚,在悉尼結婚。在我受洗前,我也時常為他禱告,希望他能和我一起去教會,希望我們能有相同的信仰。在我受洗之後,我的禱告更加的迫切。走路時,坐火車時,都為他禱告。我和先生時常因為信仰問題,發生分歧。但感恩的是先生並沒有阻止我去教會,還時不時參加我們教會的團契。 2019年,在教會的牧者多次邀請之下,他終於答應與牧者每兩週“一對一”查經。先生常常因為在周六要早起讀經感到疲乏,牧者卻很是堅持,他們一起查考新約路加書卷,分享生活工作。與此同時,我也常常或在臥室,或在洗衣房為他們禱告,求上帝給牧者智慧,求祂為先生開門。

我又告訴你們:你們祈求,就給你們;尋找,就尋見;叩門,就給你們開門。 (路11:9)

作者夫婦

終於在大半年後,先生也決志信主。在他決志的第二個月,我懷孕了。感謝上帝奇妙的恩典,在我有寶寶前就揀選了我先生,讓我們在以後教養孩子的過程中,能一起仰望主,共同行走在這一條恩典的道路上。

要常常喜樂,不住地禱告,凡事謝恩,因為這是上帝在“主”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。 (帖前 5:16-18)

如果沒有上帝親自的揀選,我不會在疑問中仍然堅持去教會。如果沒有主的死而復活,我不會被詩歌感動。如果沒有主的靈親自的動工,我不會有那一次在公交車上的經歷。在認識上帝的過程中,有懷疑、有不解、有動搖、有掙扎,但每一次想和上帝背道而馳的時候,祂沒有一次不是緊緊的抓住我,從來沒有放棄過我。主的靈會在我最軟弱的時候安慰我、鼓勵我,讓我更加的尋求上帝,信靠上帝。當我有時候執意違背祂教導的時候,祂真的又是那麼的嚴厲,來教導這個任性的孩子。上帝的大能和信實教導我,凡事要交託,凡事要順服。上帝用祂的愛和智慧讓我明白,祂是實實在在,時時刻刻存在的上帝。

作者的美滿家庭

作者介紹:袁雅妮,和先生兒子現居悉尼。於國際機構當亞太區會計。

Share this post

更多精彩/More to Explore

使命人生3 – 陳供生 – 孜孜不息

陳供生,人尊稱“陳公”,是一位基督徒音樂家,他的一生充滿了對上帝使命的忠誠與熱忱。1934年出生於香港,陳供生在信仰與音樂的道路上,經歷了無數挑戰與恩典,最終將音樂佈道視為一生的使命。

Read More »

從谷底到峰頂

2025年2月24日,我在人生的谷底,在黑暗中看不到出路。至28日,短短5天裡,我經歷了神的大能和爱,領我到達溫暖和光明的峰頂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人生 2 – 商泉 – 弦上福音

商泉,基督教音樂人、小提琴演奏家,出生於北京,現居布里斯班。

天賦加上努力,讓年輕的商泉成為國家級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。他夢想要成為演奏家,後負笈澳洲,開始半工讀的生活,當面對重重困難時,他想起母親的叮嚀:「在國外你遇到困難時,一定要去教會」 。後來他得到大學團契導師送的第一本英文聖經,也做了第一個禱告,神翻轉了他的生命,生活困難也得到舒緩。信主之後,他將生命的主權交在上帝手中,開始他的使命人生,二十餘年以來,忠心竭力,用扣人心弦的音樂,傳揚主的愛和救恩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人生 1 – 王永信 – 至死忠心

王永信牧師 (Thomas Wang, 1925-2018) 。中國信徒佈道會創辦人,是家中第三代基督徒,11歲信主,15歲蒙召,28歲當全職傳道人至80歲退休,走遍各國開荒宣教。93歲高齡,雖嚴重腎衰竭,仍舉辦聖誕佈道會,一生為主燃燒。

Read More »

使命門徒,使命教會

鄧劉雍 (澳洲中信文宣主任)
「使命門徒」(missional disciples) 這個議題自2000年在北美崛起,引起西方教會和差傳學者很多反思,將「教會」在社會中的角色重新定位,認為教會應當將宣教使命成為門徒訓練的核心,培育及差派「使命門徒」,而非單單「有使命感的門徒」(mission-minded disciples) 。「使命門徒」知道自己是帶著使命,要被差出去的,而「有使命感的門徒」往往是派代表差人出去的。「使命門徒,使命教會」正是華人教會需要多關注和實踐的事。

Read More »